本文以中國工業企業的微觀數據為樣本,通過企業規模分布的統計分析和全要素生產率的行業比較。構建半對數模型考察企業規模對生產率的影響及作用機制.進而利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測算了企業規模對生產率差異的貢獻。結...
工業污染治理投資是企業補償環境負外部性的重要手段,其就業效應與生產性投資拉動就業截然不同。通過調整工業污染治理投資規模和模式,中國能否實現地區環境改善和就業增長的雙重紅利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構建...
本文提出適度政府規模福利效應新假說,利用2000—2012年中國省際動態面板數據和系統廣義矩估計(SYS—GMM)進行實證檢驗。結果發現:①適度政府規模有利于經濟增長和社會福利增進,政府規模存在三種效...
在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廠商的產權結構將影響合作研發的效率及福利結果,并使合作研發后可能形成合謀的反壟斷控制標準發生變化。本文使用部分私有化的混合寡頭模型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廠商的研發投入水平與混...
中國工業增長的動力機制已由效率與要素協同驅動型向資本投入主導驅動型轉變。以2003年為界.資本投入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年均34.07%大幅提升為89.28%.而全要素生產率進步的貢獻率則由年均47...
本文通過對人口普查反映的各地常住人口-9戶籍人口的差異性分析,認為阻礙人的城鎮化看似是戶籍制度實則是財政體制問題.因為在省域財政體內農村戶口轉入城鎮早巳不成問題,全國現有2.7億農民工包括撫養人口共約...
電力行業CO2排放占中國總CO2排放的比重很大,從電力行業角度研究CO2排放變化的驅動因素對于制定有針對性的CO2減排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不僅考慮電力生產活動對電力行業CO2排放變化的影...
本文采用動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擬了碳強度約束在中國宏觀層面和產業層面的影響。結果表明。近期內中國需要加快降低碳強度才能實現既定的碳強度約束目標。碳強度約束將導致化石能源產品和碳密集型產品的價格有所上...
本文基于能力的比較優勢理論。在對產業進行重新分類的基礎上,對中國地區之間是否已發生雁陣式產業升級.以及能否通過雁陣式產業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行了探討。研究發現,無論是利用傳統的產業分類方法,還是新的...
后金融危機時期以來的經驗證據表明。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對維持中國經濟平穩增長,減緩經濟下行壓力具有顯著的作用。本文運用施加符號約束的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并對比了中國基礎財政政策沖擊與積極財政政策沖擊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