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農良好的質量控制認知與行為對于提升原奶質量、實現奶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認知行為理論,利用10省(自治區)奶農的實地調查數據,從投入品質量控制、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環境質量控制和質量協同...
在城鄉二元結構仍較為明顯的背景下,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和農民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未來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業農村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中首要的是產業興旺,產業興旺...
利用1995--2015年山東省縣域糧食產量等數據資料,運用ESDA、重心遷移模型和多元回歸模型等方法,分析山東省糧食生產格局演變及其地理集聚特征,探索影響糧食生產格局變遷的關鍵因素。結果表明:研究時...
基于1978--2016年畜禽產品年度產量數據,采用HP濾波技術和非線性MS-AR模型,分析中國畜牧業生產波動的特征,從畜牧業生產區制轉換的視角剖析畜牧業生產波動的具體路徑,探討影響畜牧業生產波動和路...
隨著我國現代農業與規模農業的不斷推進,農業經營主體對雇工勞動力的需求日益增大。針對雇工中存在的道德風險問題,從雇工勞動視角分析其對糧食生產效率的影響對于進一步梳理糧食規模化經營中存在的瓶頸制約問題具有...
研究玉米氣候生產潛力可以正確辨識與評價影響玉米產量的光、熱、水等自然資源條件,對挖掘玉米的產量潛力具有重要意義。基于西遼河流域1985-2015年氣象站點逐日觀測資料,利用GAEZ3.0模型,分析西遼...
為應對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水平下降,中央政府鼓勵農業規模化經營并取得迅速發展。伴隨規模化經營主體成長至今,關于什么是適度規模?是否達到適度規模?的爭論越來越多。以江蘇省水稻種植業為例,基于農產品成本收益資...
采用2007-2015年全國及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面板數據,構建糧食生產投入、產出和外部環境要素指標,運用三階段DEA模型測度我國各區域的糧食生產效率,重點研究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糧食生產效率的差異和產...
灌溉設施的供給是農地整治工具理性的集中體現,灌溉設施利用行為的研究有利于改進其供給機制。基于湖北省鐘祥市、團風縣實地調查數據,運用威廉姆森范式和Logistics模型,探討農地整治對灌溉設施利用行為的...
為了促進中藥渣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以中藥渣、蘆葦渣和醬油渣為原材料,采用不同配比和添加有機物料腐熟菌劑進行堆肥處理,分析堆肥過程中的溫度、微生物總數(細菌、放線菌和真菌)、氮素相關微生物菌群(自生固氮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