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慧,劉媛媛
摘要:依據產業發展,將中國劃分為資源型地區和非資源型地區,運用公平性測度方法探討區際碳排放的動態差異,發現碳排放與經濟收益之間存在"收益在外,損害留存"損益偏離現象,揭示了損益偏離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通過開發損益偏離系數測算工具,測度了資源型地區碳排放經濟收益與生態損害間的偏離程度。結果表明:(1)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資源型地區人均CO_2排放、碳排放強度較高,且遠高于非資源型地區,而在同一個研究期內,資源型地區人均GDP較低,此結論揭示了碳排放與經濟收益存在區際間偏離現象。(2)形成損益偏離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均GDP分布差異的基礎上疊加人均CO_2排放分布的差異性導致了碳排放引起的損益偏離現象;同時資源型地區內部存在的碳排放差異也導致了碳減排水平滯后,加劇了碳排放引起的損益偏離現象的程度。(3)資源型地區經濟收益與生態損害系數比例維持在0.2左右,屬于碳排放損益偏離嚴重程度,為資源型產業能否可持續發展敲響了警鐘。因此,建議國家在分配碳排放權、制定生態補償標準、劃分碳減排責任等政策時,應充分考慮碳排放區域差異性。最根本的是實現資源型地區產業低碳轉型,改善損益偏離現象。
發文機構:新疆大學新疆創新管理研究中心 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關鍵詞:碳排放差異性損益偏離資源型產業carbon emissionfairnessloss and profit deviationresource-based industry
分類號: F626[經濟管理—產業經濟]